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談《與神同行》劇本改編,也問天問大地:「什麼是真正的天倫地獄啊?」-《與神同行》(有⚡)


聖誕節源自基督信仰,但這波聖誕電影檔期則由奠基在佛道教「因果報應」觀之上,接架發展出另類地獄的《與神同行》(신과함께, 2017)拔得票房頭籌。因此,相信看過電影,甚至因為電影而回頭找出漫畫家周浩旻原著來看的觀眾,不在少數。於此,電影中那些勾動無數人心的爆點、哭點,且不贅述。反倒比較想談談有關這部電影的劇本改編,如何將漫畫捏塑成更加有效的與(至少對我個人來說)無效的敘事結構。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虛線之外】魯蛇也值得不甘心失去一場


錯覺淒風慘雨已和台北纏綿好幾輩子這樣的天氣,整天整個人只想窩埋家裏,攤成一塊沒人過問的隔夜雞排,剩下濕爛的粉皮與油耗味。當不得不出門覓食,鬆垮的居家衣褲,拖住涼鞋走在積水的柏油路,得時不時撩高過長而踩入腳底浸水的褲管;一子與妹妹二三子衝突翻桌後負氣離家,差不多就這身打扮吧,如同她一團鬆散的32歲人生——不找工作啃老度日,沒有戀愛未曾做愛,渾身邋遢不修邊幅,重點是,她一點不在乎。若非姐妹爭執過烈,嚇壞還在供養自己女兒的老媽媽,一子鬆散的人生大概會持續下去。深宅於家,重看《百元之戀》(百円の恋, 2014) ,心底總這麼想。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迷離、魔幻、令人心碎的營救之夜-《失速夜狂奔》


《失速夜狂奔》(Good Time, 2017)影像開始不久,一樁動機不明、缺乏縝密計劃、人手相形單薄的銀行搶案,隱隱揭示行搶的康尼(羅伯派汀森/飾)、尼克(班尼沙夫戴/飾)這對兄弟,作為頹豔之城——紐約的白人男性,皆滾落資本競食鏈最底層的事實。行搶失風後,兄弟兩人在華燈初上的城區,如溝鼠亡命竄逃,躲避警方追捕;哥哥逃走了,獨留弟弟入囚。一心想把弟弟帶回身邊的康尼,自此展開了迷離、魔幻又令人心碎的營救之夜。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以角色塑造來說,這部戲戰死的只有「蝙蝠俠」-《正義聯盟》



DC系列電影從影像構成的各方細節來看,始終很用心、很用力。但說故事的能力上,不知為何總少了MARVEL的那股氣。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唯愛能解-《相愛相親》


《相愛相親(Love Education, 2017》像是一曲華人婚姻家庭跨代樣貌的主題變奏;在不同世代對於「愛情、婚姻、家庭」有程度不同的關注,卻面臨類似關卡——人們亟欲守護每段關係的疆界,又往往反過來讓關係變成互相傷害的武器。「愛情-婚姻-家庭」三位一體、三角鼎立的矛盾性,何解?這是集編、導、演於一身的張艾嘉,試圖回答的。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斷片後才發現心中最軟的一塊-《沒有過去的男人》


「一例一休」勞動法令持續修惡的時機當下,金馬影展上遇見了阿基郭利斯馬基的世紀初經典《沒有過去的男人(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 2002)》,內心有種不知該會心苦笑,或掉幾滴當代眼淚的感慨。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十年一場韓媒寒流-《共犯者 : 掌握媒體的陰謀》


作為一個前媒體工作者,很願意推薦這部紀錄片!
 
《共犯者 : 掌握媒體的陰謀(공범자들, 2017)》記錄自2008至2017年,南韓政權在李明博、朴槿惠兩任總統主掌下,如何以政治手段,介入干預MBC、KBS兩大公共媒體系統的人事配置,與新聞、節目製播,以求鞏固政權的更迭內幕。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差點就是恐怖經典-《陰宅2》(有⚡)


《陰宅2(Amityville: The Awakening, 2016)》是一部「恐性慘劇」 與「 長照悲歌」交乘下的產物;角色背景與情境設定很有潛力令本片發展成一部深植人心暗面的經典恐怖之作,可惜功虧數簣。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是愛情的幻夢一場或恆常?-《愛情,別來無恙》



「⋯⋯跟結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

與伴侶穩定交往多年的朋友,看過楊德昌《青梅竹馬(Taipei Story, 1985)》修復上映後,也將這句戲中台詞穩定掛在嘴邊;這段時間每次聊天,朋友說到感情狀態,沒有不好但也開心不起來,結論往往搔頭一句搞不懂自己怎麼了。其實,身邊不乏交往良久,卻對彼此感情越來越困惑,越來越沒把握的伴侶。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成長/封印]不代言已故之名-《藍宇》



還記得去年金馬獎宣布周冬雨、馬思純以《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2016)》共獲最佳女主角一刻,除了驚喜,心底突然浮現十五年前,同樣坐在頒獎台下,以同一部電影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兩位中國演員——劉燁和胡軍,電影《藍宇(Lan Yu, 2001)》的兩位主要角色。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成長/封印]追不上的青春懸念-《藍色大門》


如果年輕就是本錢,本錢又是什麼?

人們想說的,也許是追求理想生活的自身條件;失戀的傷癒速度,跳槽的成功機率,還是橫衝直撞體制的揮霍恣意,又或者,年輕其實未必是本錢,而是這個世界的集體預告,預告縱容你懵懂無知的底線。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自我/投射]偏執愛與慾的輪迴-《花神咖啡館》



「好好道別多麼困難?」

四年前看過《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 2011)》後,寫在部落格裡,這麼問自己。如今想來,道別究竟是電影要處理的命題,或當時自己未竟的功課?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擺盪在引力與離心之間的人生槓軸-《翻滾吧!男人》



深深感覺《翻滾吧!男人(Jump!Men, 2017)》是一部被祝福的作品,而且是很多很大的祝福,才得以完成的紀錄片。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虛線之外】從川普到溫斯坦,好萊塢抨擊性騷擾存在雙重標準嗎?

梅莉史翠普與哈維溫斯坦合照。
好萊塢知名製片人哈維溫斯坦性騷擾事件,延燒數日,曾被媒體質疑為何「一片噤聲」的好萊塢名人們,終於打破沈默。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梅莉史翠普、茱蒂丹契、凱特溫絲蕾等一線女星,紛紛公開表態,支持挺身指控溫斯坦性騷擾行為的女性。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自我/投射]與眾不同,就是遠方-《帶我去遠方》

 

有時進戲院看電影,會對一部電影抱持特定的期待——華麗的特效、曲折的推理,或只想單純大哭大笑一場。但,有時並不。

記得那天一個人看晚場電影,傅天余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帶我去遠方(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2009)》,沒想太多,坐在銀幕前,影像如水自來,不期待也不等待什麼。然而這卻是一部意外驚動淚腺的作品。認識的朋友知道,我看電影不太掉眼淚的。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從鮮血恐懼中解脫的連續殺人兇手-《驚魂記4》


中秋回老家,才有電視可看,深夜無聊,一個人遙控器轉來按去,最後停在電影台,正在播《驚魂記2:鬼門客棧(Psycho II, 1983)》。才發現,自己沒看過希區考克執導的首集(只片段看過葛斯范桑重拍並被嫌到爛的版本)。印象最深的畫面,只有那場經典淋浴謀殺,珍妮李回頭驚叫。不過因為太經典,略知「驚魂記」故事梗概,要銜接續集並不難。

與1960年上映的首集相隔23年,續集背景設定正是第一集犯下多起謀殺罪嫌的諾曼貝茲在精神病院待了20年後,醫師診斷病情已受控制,可重返社會;身形英挺、氣質陰鬱的安東尼柏金斯再度接演這個令他成名,但也從此改變一生的駭人角色。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破碎/認同]慾望的壓縮與還原-《穆荷蘭大道》



有人形容,電影像夢,能現實所不能。也有些電影植入夢,為了比現實還現實的使用——使觀眾恐懼、使劇情懸疑,或為了成就敘事技巧。但也有一種電影,將夢實現,像在名為現實的牆上鑿開一隻小洞,讓光投影,仿擬你或我的人生軌跡,將慾望和挫折,走過一遍;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 2001)》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破碎/認同]跨越身體政治藩籬的硬蕊-《搖滾芭比》


與柏林圍牆同於1961年誕生德國,從此,他/她命定跨踩在各半的人生;東方與西方之間,奴役與自由之間,男人與女人之間,攻方(top)與受方(bottom)之間。他/她自詡為「新柏林圍牆」,挑釁所有敵視他/她的人;「拆掉我!拆掉我!」穿著紫光四射的秀服,一臉濃豔妖烈的妝,「搖滾芭比」海德維將自己的身體、情感、慾望和夢想,奮力攤開,用搖滾樂、用僕僕巡迴,也用道道傷痕,重新劃界一張身體政治地圖。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不知道為什麼會在一部爽片中,計較起社會污名的連鎖反應,或許這才是真kiang-《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有⚡)



《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2014)》電影版問世後,成為賣座新種特務電影,走紅關鍵之一在於「夠kiang」;運鏡流暢的打鬥鏡頭下,一場引發議論的教堂屠殺血漿放送,或政商名流爆頭猶如煙火慶典的淋漓痛快,讓很多觀眾第一時間在戲廳裡,不知如何反應。

續集《金牌特務:機密對決(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2017)》,延續這些很kiang的巧思,依舊由反派肩扛大任。首集山繆傑克森利用現代人對手機網路通訊的依賴,策動人口撲殺;續集找來同樣份量十足的茱莉安摩爾飾演跨國販毒巨賈「罌粟」。乍看下,比起網路成癮,利用毒品牽制人類心智,更乾脆直接,令kiang度降低不少。但續集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對「用藥/毒」的態度,相當曖昧流動,這點反倒解放了傳統諜報片,某種是非二元的價值觀,也強化導演馬修范恩作品中向來的「非典英雄」形象。

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成長恐懼的再現與轉譯-《牠》


在全球與台灣都開出票房佳績的《牠(It, 2017)》,視效、聽覺、文本、角色、剪接、場景設計到服裝美術,都是一部十分雅緻的恐怖片,能被如此講究的各種設定驚嚇,是觀眾的幸福。有關本片的討論,已相當多而全面。所以,想來簡單說說,電影裡的講究,心細在哪?並舉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教育者,心靈的救災者-《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有教無類、春風化雨的師生情誼,向來是大銀幕熱衷題材;《老師,你會不會回來(Turn Around, 2017)》平實平順地述說一名菜鳥教師進入一線教育現場後的遭遇;是元介扮演的實習老師王政忠,面對觀眾亦不難想像各種偏鄉教育的匱乏——師資人力與教學資源不足,學生學習程度與動機低落,家庭教育亦多半退場等等。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與萬千對方父母談戀愛-《愛情昏迷中》



一如男主角庫梅爾南甲尼的保證,《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2017)》是愛情劇,也是喜劇,只是我不太確定,這愛情發生在誰與誰身上?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時事雜感-《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日前寫〈小人物史觀的共感與侷限-《我只個計程車司機》〉一文時,以「國家」為本位進行的綜合體育競賽——世大運如火如荼進行,於是,看完這部「國家顯然是人民最大敵人」的電影後,情緒複雜,原先感想文的篇幅更長。幾經考慮,一來顧及文章可親性,二來希望運動場上只拚輸贏的激情稍褪後,更有透過文字表達與相互理解的空間,故在電影上映前夕,將前篇無法完整寫下的,一併在此說完。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小人物史觀的共感與侷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我只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2017》試映結束當晚,聽聞世大運棒球場上,台灣輸南韓,無緣衛冕,心底感受微妙複雜

本片以1980年5月18日發生在南韓全羅道光州為背景,當地反政府民眾遭全斗煥軍政府以武力鎮壓,在斷絕通訊、交通的情況下,歷時十日的血洗清算。該起事件造成多少市民與抗議學生罹難?誰下令對反政府群眾開火?這些歷史疑義,至今難確,亦至今不遠。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為何而活?-《生存者》


反烏托邦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將人們對時局、生活現況的無力與不滿,具體塑形,並在電影裡提供「解方」。解方可能是透過極權統治,重構一套社會運轉法則以修正偏差,然而這套法卻往往導致更嚴重的偏差;解方可能是生態系統全面毀滅,原先的國族、階級與文明法制蕩然無存,人類必須重新摸索生存的原始疆界。這些解方讓觀眾有機會省思:「再這樣搞下去,世界會是我們想要的樣子嗎?」

好的開始,未必成功一半-《痴情男子漢》


倒敘、過去、未來,再接回各種突發的現在進行式,快節奏的剪接,搭配亂七八糟但準準戳中笑點的哏,《痴情男子漢(All Because of Love, 2017)》前三分之一,氣勢暴衝,讓我笑到非常失態。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以表象指出政治的表象-《超級市長》


《超級市長(The Mayor, 2017)》的原文片名《특별시민》若直譯,意思更接近「超級市民」。 
 
誠如電影的宣傳語「政治就是作秀,又一場大秀要開始了」,這部以政壇爾虞我詐為賣點的韓國冠軍電影,抓住了罷免朴槿惠後,今年5月總統補選前二周的時機點上映,站穩時勢浪頭,候選人/電影本身多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話題性、曝光率。

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喜歡就可愛,討厭即變態-《一日戀人》  



大概有段時間,台灣引進泰國電影的類型偏食,導致後來出現「泰國不是只有鬼(片)」的澄清。我最早留下印象的泰國電影就不是鬼片,是 2007年某個颱風天跟著朋友揪團去看的《愛在暹邏(The Love of Siam, 2006)》;兩位鮮肉男主角維特維斯特海倫亞沃恩酷、馬力歐莫瑞爾(挑戰不換氣唸完人名),若有似無的萌腐情愫,就足夠讓人領教泰國浪漫/純愛電影的威力。
 
三年後,混血王子馬力歐在另一部同類型的作品《初戀那件小事(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 2009)》當中女主角平采娜茱瑟派布恩向他告白前刻失利,墜入泳池的經典橋段,後來被某部大賣的台灣校園愛情喜劇,整段借去「致敬」。可見泰國出品的浪漫愛情劇品質已掛保證,台灣觀眾也都領受。
 
近來因工作關係,又看了一部類型中,堪稱佳作的電影——《一日戀人(One Day, 2016)》。本片在泰國票房破億,是泰國電影公司GDH559成立後的首部作品。GDH559是影視龍頭GTH影業分家後,以電影產品支線為主、重新起家的公司。可想而知,作為起家之作的《一日戀人》,背負多大的口碑與票房使命。

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還被艾蜜莉打動嗎?-《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


幾天前,獅子座的奧黛莉朵杜剛過四十一歲生日,這位在九零年代晚期的法國影壇已有名氣的女演員,因為飾演《艾蜜莉的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中,內心孤單善良又鬼馬的女主角艾蜜莉,打開全球知名度。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教生亦教死的生命舞者-《曼菲》



伏身,緩緩延展肢臂,如曇花夜綻。一襲及地連身裙,隨舞者翩然旋轉,再轉,再轉,再轉,像島嶼東岸的河,自由奔返大洋的途中,撫弄水草,撞擊岩石,捲起水渦。當你越往裡看,越不知覺地為她著迷。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婚姻家庭的悚然寓言-《恐怖份子》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青梅竹馬(Taipei Story, 1985)》、《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2000)》、《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3)》、《恐怖份子(Terrorizers, 1986)》是目前到此,閱讀楊德昌的順序。

楊導的電影緩慢行進,總有一個直指人們生存狀態的哲思命題,令觀者自問;影像充滿暗示與分歧,有待拆解或不;故事結束後才開始發酵,由時間膨脹各種情緒。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慘白青春佐直白敘事-《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是一部直白到不行的電影,如同本片編導九把刀個人與他的電影,一貫給人的印象。

這種直白若以片中「怪物」作為圓心,可輻射出幾個面向;作為通篇最超現實的存在——「怪物」是噱頭,是象徵,也是用「非人類」對同伴的執念,映照「人類/人性」之軟弱,以至於能變形、扭曲,終而成為另一頭極端的怪物。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小時候不懂事-《藍色大門》


大學時代在戲院看了第一次藍色大門,毫無情緒波瀾地走出電影院。
 
回想當時在戲院,也許是單純的學生身份屏障了自己碰觸這部電影時的所有感知能力。孟克柔、張士豪與我,太近了,太近了反而什麼都看不清楚,聽不見。

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宇宙繼起之生命的裂解與接合-《異星入境》


三年前,《星際效應》在(據說)十分紮實的學術理論基礎之上,藉由主角的太空遭遇,意外證實時與空的相對性,去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牽絆,力度足以穿透蒼穹各種未知迷障,故事底藴感人。但究諾蘭的敘事手法,大抵仍以線性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