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擺盪在引力與離心之間的人生槓軸-《翻滾吧!男人》



深深感覺《翻滾吧!男人(Jump!Men, 2017)》是一部被祝福的作品,而且是很多很大的祝福,才得以完成的紀錄片。

十來年前,《翻滾吧!男孩(Jump!Boys, 2005)》記錄了「七小福」七位十歲上下的體操小子。如今,多半各奔前程,唯有「臭屁強」黃克強、「菜市場凱」李智凱,留在賽場上。當時看七小福,拉筋哭,落地哭,連平常吵架鬥嘴也哭,他們走上一條多數孩子不可能經驗的路,於是哭泣成為最能抒發情緒的姿態。當男孩漸漸長大,眼淚無法再為自己代言,同情他們吞忍的辛苦,成為同理他們何以大多決定放棄體操的原因。正因為選擇在台灣體壇堅持下去,太困難了,困難到我以為他們的堅持,對拍攝者、對觀眾來說,已經是一種祝福。若無這些選手、教練撐住了,這部紀錄片不會長成現在的模樣——讓人跟著哭,跟著笑,跟著一起痛,體會完美落地是多麼得來不易。

然而殘酷的是,十五年過去,我們看著翻滾的男孩成為翻滾的男人,卻在人力、物力、環境與制度上的各方條件,仍舊克難就簡。「喵導」林育賢與此番加入的導演郭樂興,並未將台灣體壇長期的人為弊病,劍指單項協會的怠慢(是否考量哥哥林育信的教職?),制度性的置疑與批判著墨不多,但光從更改國手選拔計分制度,希望鼓勵選手、教練勇於開創新動作,以靠攏國際體操競技水準,短短一段討論畫面,獨見教練與協會各說各話,而選手們蘑菇一般,顆顆靜靜蹲坐在旁,無聲聽講。這一幕不已道盡多數台灣體育選手的處境?

於是你很難不好奇,鏡頭記錄之外的十餘年,曾半途從體操出走的「天才型選手」黃克強與勤能補拙的李智凱,他們各自遭遇了什麼?《翻滾吧!男人》記錄的時間軸,僅落在黃克強、李智凱,與啓蒙教練林育信三人,因國手培訓而再度聚首。當年的第一名黃克強、第二名李智凱,成績位置互換。李智凱拔尖進榜,黃克強掉車尾擠入,出自命運的劇本,讓個性殊異的兩人,呈現頗富人生況味的對照;樂天粗線的黃克強、自律甚嚴的李智凱,終究一起來到運動員的至高目標——奧運殿堂之前,這也是選手時期的林育信未曾跨越門檻的遺憾。

當紀錄片結束在李智凱奪下世大運競技體操鞍馬金牌,這個或許全台灣人皆已知曉的快樂結局時,不禁想起很喜歡的片中幾幕,那是沒有配樂沒有歌聲,只有選手們在器材上飛舞奔踏的身影,伴隨口口低沉的呼吸聲,汗水滴落又隨即蒸散。林育信教練說,鞍馬很難很奇妙,人在上頭轉著轉著,常常不知道為什麼就掉下來了,很多世界冠軍也會失手。我注意到講話時的林教練,穿著一件領口已經脫線破開的運動長衫,試圖腦補,或許這些就是掌聲、閃光燈,炸開裂響之前,一個個「台灣之光」彷彿從天而降之前,他們各自遭遇的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啊好巧!好啦其實也沒那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