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成長/封印]不代言已故之名-《藍宇》



還記得去年金馬獎宣布周冬雨、馬思純以《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2016)》共獲最佳女主角一刻,除了驚喜,心底突然浮現十五年前,同樣坐在頒獎台下,以同一部電影入圍最佳男主角的兩位中國演員——劉燁和胡軍,電影《藍宇(Lan Yu, 2001)》的兩位主要角色。 


電影改編自網路小說《北京同志》,描述80代尾聲至90代初期的中國,赴京苦讀的鄉下窮學生藍宇(劉燁/飾)、豪野世故的青壯富商陳捍東,這對同志在北京大城,由身體援交買賣而相識、而相戀。

如同還沾染著世紀末的異色氣氛,彼時中國,經濟建設正要起飛,政治衝撞逐漸猛烈,瀰漫摻雜歡縱、頹圮、豔敗、絕望,卻又急於抓住一點什麼的人心、姿態;以膠卷拍攝的《藍宇》,抓住了一種懷舊的粗糲感,夾帶彩度極低卻繽紛伏流向前的影像質地。總覺得,這樣新陳過渡的紛亂,就是當時北京同志們,情慾款款暗通的時代顯像。而年輕貨色賣屁股,有錢爹娘認包養,某種典型人際交往關係,在民風未開之時,男男之間,又少了「兩人交往,男賺女賠」的社會刻板道德羈絆,使藍宇、捍東的關係,更顯虛無渺茫。

前幾年,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找來劉燁、胡軍,帶著現實世界中各自婚姻家庭的兒子上節目,上演小兒與奶爸的實境演出,兩人被封「CP」(即couple,在動漫、遊戲或演藝表演裡,觀眾自行配對最鍾意的角色成伴侶),屬於此世代的流行語,一時間,《藍宇》裡不知還留下多少餘燼的溫存,又在新時代裡火了起來。

於是,無論先來後到,我們都知道《藍宇》終究是個令人心痛的故事。陳捍東果決明快的企圖心,敢拿敢斷,令他縱橫商場,他曾以為情場上的自己理應如此,未料遇上單純固執的藍宇;捍東幾次順從慾望與社會運行規則後,在兩人關係裡,背叛、暫別與墜落,每次推開藍宇,都使他意識到自己的用情,並非敢拿能斷,而藍宇對捍東的赤誠,更是堅定異常。眼看兩人克服百般波折,終要展開穩交生活,卻嘎然而止於一場意外。

當年曾在網路上,看見陌生網友對《藍宇》的短評,大意是,不喜歡結局設定,明明兩個同性之人交往後才真正要遭遇各種生活挑戰,卻被非命輕輕一筆帶過。

不知為何,這段短評伴隨電影與小說,一直擱在心底。我想我懂陌生網友介意什麼。然而,對許多非異性戀者來說,生活的挑戰只等在死亡之後嗎?

這陣子,全台灣關注那起發生在校園的憾事,兩個年輕生命將揚帆前行之際,卻淒烈對撞,從此沒入深海;很多非異性戀者的人生試煉,恐怕在他們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後,便已開始。而毫無意外,部分輿論旋即歸咎於性傾向混亂、家教失敗,甚至是酸液過易取得;多費些心思之人,則將他者的生命梳理成結構問題——社會壓制性別少數、長期漠視情感教育、校園安全亮紅燈、牽連受傷的保全因屬外包無法由校方公務預算慰助等。

舉凡種種,想來都有些道理的罷。只是,我們如何得知自己在有生之年的某刻,不會成為一株暗礁,使人破裂,使人進水,使人終於滅頂?那麼多道理,帶來提醒,帶來自我安慰,但我們對理想世界的信念與追求,是否終究凌駕他者的生命之上,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召喚死者之名,為己所用?

十五年前,留下捍東,藍宇獨自走掉,何償不是祝福?沒有人需要背負另一個人的深明大義,成為警世金句;同年稍後,帶上胡軍,劉燁獨自領下最佳男主角。奬前呼聲最高的胡軍在第四輪投票以一分之差,輸給劉燁。

致詞當時,胡軍說,很替小師弟高興能夠牽回金馬;事隔多年,某次電視專訪,談到與金馬失之交臂,胡軍形容那感覺像「到碗裡的肉,被人拿走似的⋯⋯但是那時候,你必須要經歷這一段時候,你才能夠認清楚,所有的這種感覺全是遊戲,都是電影;你可以去玩遊戲,不能被遊戲給玩了。」

我彷彿看見陳捍東,已從情逝的死灰中,又爬了起來,繼續風流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啊好巧!好啦其實也沒那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