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2017台灣同志驕傲月,性/別系列電影推薦】[成長/封印]追不上的青春懸念-《藍色大門》


如果年輕就是本錢,本錢又是什麼?

人們想說的,也許是追求理想生活的自身條件;失戀的傷癒速度,跳槽的成功機率,還是橫衝直撞體制的揮霍恣意,又或者,年輕其實未必是本錢,而是這個世界的集體預告,預告縱容你懵懂無知的底線。


易智言導演《藍色大門(Blue Gate Crossing, 2002)》的高中校園裡,「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啊!」的張士豪(陳柏霖/飾),一派直接爽朗,想做就去,於是他熱烈追求鍾意的同校女生孟克柔(桂綸鎂/飾),這個年輕男孩仍住在世界的寬容裡;對情感探索深覺困惑的孟克柔,發現同樣為女生動情的自己已走到人類社會模板的邊界,她的手腳沒有伸退空間了,站在邊界上,這個年輕女孩看見世界對青春的殘酷。

第一次在戲院裡遇見《藍色大門》,不知道對當時仍身為學生的自己,看別人搬演校園故事,該有什麼反應?沒有熱血少年騎單車打籃球的橋段,不帶女孩到海邊玩水,也沒有等待升旗降旗青春仿若停格的魔幻時刻。「高中時,都陷在數學黑洞裡,為免於留級奮戰。胖死了,髮型超矬,沒有校園純愛,也沒參加任何值得一提的社團,成為鋒頭人物」。幾乎不帶感想走出藍色大門。

時間又過了幾年,在公共電視偶然再見,這次看戲看到哭成豬頭,甚至不是從頭開始看的。「留下什麼,將來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張士豪對孟克柔說的這段話,狠狠抽了我一鞭,少一分打一下,以為「已經變成大人」的自己,其實仍被留級在某個下落不明的人生半途,回不到青春期,也沒有順利轉大人,所以哭成豬頭。

去年,一場立法院的同性婚姻公聽會結束,場外餘波蕩漾。媒體報導,易導因不滿某些支持同婚者的發言,引來同志批評,而後易導順勢「出櫃」。總覺得,與其說易導不滿誰的發言,更不如說是不甘被代言。「不習慣談自己,導演總是在攝影機背後的」,易導臉書上的回應,說了這麼一句話。然而,婚姻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的模板,如今也常成為某種性/別運動的模板,我想,當年看著張士豪騎單車放學的背影,說:「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是體育老師,還是我媽?雖然我閉上眼睛也看不到自己,但是,我卻可以看見你。」的人,或許不是孟克柔,而是易智言自己,是那些不願被模板凝固之人的掙扎。

《藍色大門》通篇淡抹上對未來成長的不安、對單戀暗戀的苦澀、對性別意識探索的焦慮,青澀稚氣的桂綸鎂,問出所有共代青春的懸念。我們不知道多年後,孟克柔是不是開始喜歡男生,不知道張士豪到底追到孟克柔了沒。

只是⋯⋯青春的懸念,會隨著工作、隨著婚姻、隨著我們漸漸不再青春而獲得解答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啊好巧!好啦其實也沒那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