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被舉紅牌的癡愛慾-《我的冠軍男友》(有⚡)


以性別友善程度而言,歐洲是全世界均值最高的地方了吧?基於這種想像,《我的冠軍男友》(Mario, 2018)要說一個不見容男同志戀情的當今歐洲社會,尤其背景還在最先進的西歐國家之一——瑞士,如何可能?於是,我以為兩名男主角馬利歐、里昂的人物設定是運動員應該是精心的取巧,尤其擅長項目還是陽氣最重的球類——足球。
 
這裡說的取巧有雙面性。


其一,運動場上對於「陽剛氣質」的崇拜,至今仍普遍且明顯高於其它各種職涯領域,於是即便在瑞士,被視為具有陰柔、多愁易感等女性化特質的男同性戀依舊順理成章成為(體壇)禁忌,發生其中的男男同性之愛,也注定處在波折而不可測的險峻環境,這個背景設定,合理提供了多數愛情電影劇本中,考驗戀人情意堅貞的戲劇性基礎。
 
其二,甫在巴黎落幕的國際同志運動會(Gay Games)創辦人、美國田徑選手Tom Waddell曾說:「多數男人會成為運動員的理由都和我一樣——需要證明他們的男子氣概(maleness)。」[1]很多身懷運動天份的同志都經驗一種特殊的生命情境。一方面,優異的體能表現讓他們擺脫世俗的異樣眼光,感受自由——為了訓練、比賽方便,女同志運動員短髮短褲的男性化裝扮,不會令人起疑;男同志運動員則以場上成績服人,取得「異男」的同儕認可。但同時,運動員身份也成為同志偽裝自己的面具,他們渴望的理想生活(不過也就是適性發展)得寄託在這個特殊身份之下。

 
上述的雙面性驅動了戲中馬利歐、里昂這對意外戀人的戀情曲線圖。
 
於外,當兩人相戀相幹的傳聞不脛而走,成為各自足球事業的隱患,球團高層以球迷反彈、贊助商撤代言作威脅,當下才恍然意識,體壇的恐同情結似乎更像人類整體社會道德核心的折射、縮影或顯像?平日掣肘於政治正確無處抒發對「性異端」的排斥、不滿,全在賽場上一次爆發:「要贏比賽就得像個男人,我沒有歧視你。」
 
於內,到底要繼續壓抑真我,享受身為一名頂尖運動員帶來的名聲光環、物質條件,或者,卸下運動員的面具,順從欲望、對愛誠實?這樣典型而通俗的掙扎,成就本片兩名主角精彩的演繹;若有似無的撩撥試探,飽滿四溢的交纏胴體,或驀然回首無數個在床上兀自驚醒起身的暗夜,牽動觀者最噴發又最隱微的情緒。尤其記得好幾顆遠鏡,馬利歐獨自走在球場邊緣,綠草如茵,天空正藍,折磨他的,看似一線之隔,一腳界內,一腳便是人生全盤掉出界的內心抉擇。里昂起腳,踢進馬利歐生命裏的,又何止情竇初開的男男之愛?
 
球迷如我看著看著忍不住想,要什麼時候,哪一種自我實現的欲望形式(未必與情愛有關),我們看見,我們不越位不作妄斷,不再通通先舉起紅牌?
 
[1]Tom Wadell此段談話,請參照以下網址:http://www.espn.com/boston/story/_/id/11305954/tom-waddell-amazing-man-gay-ga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啊好巧!好啦其實也沒那麼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