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不知道為什麼會在一部爽片中,計較起社會污名的連鎖反應,或許這才是真kiang-《金牌特務:機密對決》(有⚡)



《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2014)》電影版問世後,成為賣座新種特務電影,走紅關鍵之一在於「夠kiang」;運鏡流暢的打鬥鏡頭下,一場引發議論的教堂屠殺血漿放送,或政商名流爆頭猶如煙火慶典的淋漓痛快,讓很多觀眾第一時間在戲廳裡,不知如何反應。

續集《金牌特務:機密對決(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2017)》,延續這些很kiang的巧思,依舊由反派肩扛大任。首集山繆傑克森利用現代人對手機網路通訊的依賴,策動人口撲殺;續集找來同樣份量十足的茱莉安摩爾飾演跨國販毒巨賈「罌粟」。乍看下,比起網路成癮,利用毒品牽制人類心智,更乾脆直接,令kiang度降低不少。但續集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對「用藥/毒」的態度,相當曖昧流動,這點反倒解放了傳統諜報片,某種是非二元的價值觀,也強化導演馬修范恩作品中向來的「非典英雄」形象。


以「罌粟」為例。他認為菸、酒,甚至糖類,對人體的成癮性與健康危害皆高於毒品,卻只因為「合法」,致富的菸酒商人們,可以光明正大享受榮華聲名。身為跨國毒梟的他壟斷市場,卻默默無聞,躲藏度日;「為惡亟欲人知,卻沒人知」的心理失衡,讓他力倡毒品全面合法。我們知道「吸毒除罪≠吸毒合法」,但罌粟的態度,多少呼應支持吸毒除罪化者抨擊毒品之所以被禁絕,根本是政商共謀的結果。

又如美國總統面對罌粟策劃大規模屠殺吸毒者的要脅,打算將計就計,一舉殲滅毒蟲。白宮參謀長福克斯則慷慨諫言,應該試圖同理吸毒者的需求與苦衷。雙方這段正反辯證,眼看要將劇情推上某種人溺己溺的情操高度,但不久我們就知道原來福克斯也吸毒,也即將毒發身亡,是真的要人溺己溺了。而這個設定又翻轉出一層kiang感——「政治歸政治,苓膏龜苓膏」果真是自欺迷藥,政治要搞你時,躲也躲不掉。

說到這裡,難道《金牌特務》續集主軸是一味「擁毒」?倒不盡然。伊格西的死黨之一獲救清醒後,第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碰毒品了」,吸毒者的自覺與自決。

因此,本片的kiang點已從首部曲強烈的暴力與死亡影像風格,轉向為一種政治意識上的開放。片中,有人參加音樂祭理所當然要吸毒、有人因為情傷難癒而吸毒,或像福克斯因長期過勞、壓力過大,所以吸毒紓壓(這根本是工作傷害了吧),片中這些選擇吸毒的因素,大抵都被中性地呈現(即使吸毒者仍被預設為「等待救援」的一群)。

不過,男主角伊格西非撂倒罌粟不可的情感趨力,不單出自拯救世界的使命,更在於他的瑞典公主女友也用了毒品,面臨死亡威脅。反過來說,續集加入、來自美國同盟特務組織「仕特曼」的雙面諜「威士忌」,暗助罌粟殺光全世界毒蟲的原因,也出於當年愛人被吸毒者意外害死的報復心態。這些為或不為的理由,其實都與擁毒或反毒無直接關聯。

《金牌特務》續集發散的「用藥/毒觀」,很難不聯想台灣行政高層日前的公開發言——

「現在愛滋病的病人,主要的來源,已經不是針筒引起的,而是同性戀、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的。」

這段話很有意思,可以從提及針筒/同性戀的斷句之處,拆成兩部分來看。早期防治愛滋採用的政治性恫嚇語言之一,即宣稱「毒癮者屬感染愛滋病的高危險族群」,這種標定帶給大眾的直觀認知是「吸毒=愛滋」,同時達到「愛滋」與「吸毒」都是偏差行為,必須排除、矯正的教化作用,忽略真正致病的原因是「共用針頭」。如今,官員以「針筒」取代「吸毒」,切斷「吸毒=愛滋」的連結,愛滋成為中立、客觀陳述的人類疾病,但這也是有意的揀選,政府選擇隱蔽「吸毒」二字,其實也隱蔽了對用藥/毒的立場。

發言後段,官員卻又不避諱偏讀統計數據,將「男男性交=愛滋」,再次強化特定族群的歧視與負面標籤。只是有了前段發言,我們究竟該如何分辨,到底是愛滋污名男男性交,亦或男男性交污名愛滋?尤其官員同時強調對同志婚姻的立場「相愛的人本來就有權利生活在一起」,抗議聲浪則側重強調「不安全性行為」才是真正致病原因。

至此,似乎有種道德訓誡框架,隱然成形——為了人類社群最高福祉,規範人際關係(透過婚姻制度約束彼此忠貞)、規範性愛情慾樣態(強調安全性行為的必要),皆是不得不為的手段。

如果進一步延伸本片的「用藥/毒觀」,來談(吸毒/性別/愛滋)歧視,所謂歧視,有時甚至不單單源自對疾病的恐懼與賤斥,更來自對「健康」概念,無條件的支持與擁戴。於是,能在男同志社群時不時看見「無套得病活該」「用藥找hi不要來」這類表態。然而,真正有效防治疾病與掃除污名的策略,如果不是接納各種性別族群,對性生活實踐(包括性交方式、性交對象)的樣貌與需求,再來討論合理且可負擔的醫療處置與社會成本,那麼處理疾病與病者的最後解方,恐怕就會類近片中美國總統那樣,對吸毒者(愛滋患者/同性戀者)格殺勿論。

諷刺的是,對照台灣部分最常無限上綱的網路言論——「同性戀亂搞得愛滋,醫療費用全民買單?」「吸毒犯罪戒治/入獄,伙食開銷全民買單?」這類發言背後的核心意圖和美國總統的盤算早已是一致的;變態、淫亂者、犯罪者,不值一活,都該死。

這樣荒唐、偏激、不快樂結局的代價,電影裡承擔不起,現實世界的我們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你也喜歡這部電影啊好巧!好啦其實也沒那麼巧。